国际教育专家李锰向爱博物科学少年寄语:为热爱而坚持,最可贵 中国网    2018-01-08







    11月5日,一场以50位优秀少年为主角、以“照见未来”为主题的爱博物科学少年论坛活动在北京腾讯汇举行。中国航天钱学森实验室副主任刘乃金,科学时报总编辑尹传红,北京市科研院课程室主任朱传世,国际教育专家李锰,华大基因的科学家Dr.Hank Wang等重量级嘉宾莅临现场。

    国际教育专家李锰在现场表示自己非常受感动。因为这群科学少年们的研究和创作只源于发自内心的热爱,而非功利主义,他认为这一点是最可贵的。



    李锰讲话全文:

   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让我特别兴奋,我知道一个名词叫脑洞大开,一直没有切身的感受,今天参加这个活动让我感受特别深,尤其是4年级的小朋友特别酷。


    其实,我不是一个科学工作者,我是在国际学校做升学指导老师,我的工作是帮助我的学生进入他们理想的国外大学。国外的大学跟高考不太一样,比如说美国的大学,申请素材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叫活动,在中国是不需要的,中国考大学只需要一个分数,高考就可以了。


    关于这个活动,我的很多学生也提供给我过这些很高大上的科学的研究,包括机器人,包括太阳能发电的,很多,我根本看不懂。很多同学也给我的介绍,但并不能打动我,虽然我是一个外行,不是懂科学的人,但是我可以判断出,他做的研究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做,只是为了迎合国外名牌大学的需求,这样的年轻人很多。虽然我帮助很多孩子进入哈佛这样很厉害的大学,但是我发现他们当年申请大学做的研究,他们并不喜欢,只是为了凑材料进大学。


    而今天,很多同学的分享让我觉得特别感动。虽然各位年龄这么小,比我接触的同学小很多,但是在各位同学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东西就是“热爱”。可以看到各位同学因为热爱科学去研究,而不是功利主义的,非要有目标的,没有这样的诉求,我觉得这是最可贵的。


    今天各位分享的同学,也让我觉得特别惊艳,我看到很多年轻人身上独立思考的习惯,实际是很多成年人都欠缺的东西。刚才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我特别想参加讨论,我虽然是外行,但是很感兴趣。


    前两周给我的学生做了一个升学讲座,告诉他们怎么选大学的专业。现在中国的年轻人留学,80%会选择商科专业,比如经管、经济、金融,现在这些岗位是收入最高的,最体面的工作,所以很多年轻人期待说,我以后可以从事这样的高薪工作。当时,我给这些高中生也举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例子,比如说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贝莱德,年初刚刚裁了40名基金经理,用人工智能替代他们的岗位。还有,一则在朋友圈刷屏的视频,就是特斯拉的工厂里150个机器人在造车。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压力,他在替代一些体力活动。前两周有一个视频,就是德勤矿业基金事务所,全球的4大最著名的企业,最高薪的岗位,但是他发明了财务机器人做核算会计。所以,我当时跟我的学生说,你们千万不要再死盯着商科了,可能你大学毕业之后你的岗位就没了。


    刚才很多同学说的我特别同意,我们要去思考未来的时代。大家要面对的未来,跟你的家长、老师,我们这些成年人面临的不太一样,我们现在的经验其实是无法预测你们的未来的,但是可以肯定那个是高度关联的智能时代。


    我们人类有什么,我们的优势是什么?刚才很多同学我觉得说的特别好,比如说我们人类有独立的思考习惯,比如说我们有美感,这些是机器短期没办法超越我们的。所以我们可以去思考自己的未来,坚持你现在的科学研究。很多同学读的传统学校,有可能未来会被老师贴一个标签,这个标签叫什么,叫不务正业,有的同学已经经历过。


    我自己的学校有一个读大三的年轻人,他最早读的名牌学校,也被老师贴这样的标签。别的同学做功课,要中考、要高考、要复习,拿分数才是最重要的,但是这个年轻人抓了很多昆虫,每个昆虫用一个罐子,每天在家观察,搜资料写论文。在传统学校这个叫不务正业,所以这个孩子转到国际化的学校,他现在读约翰的一个大学的生物系,还获得了校长的荣誉学生,大学校长只选了10个学生成为他的荣誉学生,9个是美国人,只有一个是国际学生。


    他把他真正的爱好,他所喜爱的东西,变成他奋斗的方西,他大学可以读生物,未来可以从事他喜欢的工作,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完美的状态。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小同学们也可以去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,自己的研究,如果你的老师也给你贴这样的标签,我们该中考了,别做没用的,只要学习把分数提高,我希望我们同学可以去给老师讲一讲,你想象的未来是什么样子。